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新书】《好的经济学》|接地气不忽悠的身边经济学。

班纳吉、迪弗洛 品卷一族
2024-12-10

跨时空对话:管仲的“石壁之谋”。

为什么移民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不遵循供求规律?为什么贸易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和工资下降?谁曾经真正解释了增长的原因和发生的时机?看《好的经济学》怎么说


核心书摘:

为什么移民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不遵循供求规律?为什么贸易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和工资下降?谁曾经真正解释了增长的原因和发生的时机?

从新德里到达喀尔,从巴黎到华盛顿特区,移民问题、收入差距、全球化困局、技术颠覆、经济增长放缓、气候变化加速等问题随处可见,如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挑战。我们已然拥有了应对这些挑战的资源,但缺乏能够帮助我们消弭分歧、重建互信的理念,以及,我们常常错用了经济学。

在《好的经济学》这本革命性的著作中,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班纳吉和迪弗洛直面上述挑战,以明晰优雅的笔触阐述了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提出了诸多富有创新和启发性的解决方案,以令人信服的理由阐释了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明智之举,以应对经济增长、移民、贫困等迫切挑战。

关于作者:

阿比吉特·班纳吉,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曾任发展经济学分析研究局局长、美国艺术科学研究院及计量经济学会研究员、古根海姆基金会及艾尔弗雷德·斯隆基金会研究员。

埃斯特·迪弗洛,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扶贫与发展经济学教授。获2010年度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美国40岁以下最佳经济学家奖”),《经济学人》杂志“八大杰出经济学家”之一。

学什么:

1、现在经济环境中的几大难题

2、不同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解释

3、解决经济增长的最佳办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经济遭到重创,美国成为新一代经济霸主,并迎来了一波经济高速增长期,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美国人对国家的经济前景过于乐观,房市和股市十分火热,佛罗里达成为当时的投机中心。遗憾的是,这场投机热潮没有持续很久,到1927年,股市开始下跌,房子开始降价,投机者们只得割肉出局,进而引发了整个市场的崩溃。可是悲剧却没有停止,1928年,曼哈顿又刮起了同样的投机风,成千上万的人痴迷炒股无心正业,直到1929年10月28日的“黑色星期二”到来,拉开了特大经济危机的序幕。

面对这样糟糕的情况,仍有经济学家坚持说,美国的股市还没有反映它的真实价格,应该还会上涨,甚至断言美国的经济很繁荣很健康。也就在这些言论发表了没多久,美国的经济危机开始全面爆发并波及到了欧洲甚至全球。

这种事件在美国发生了不止一次,在世界各国也经常出现,很多人在危机前的冲动都是源于某些经济学家的言论。所以,索罗斯说:“世界经济史就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

经济学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当然不是,只是任何学科都有好坏,但是,因为大众的认知不一样,我们无法分辨哪些经济学揭示的是真相哪些只是理论?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建议你和我一起读读这本《好的经济学》。

本书作者是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他们是一对夫妻,2003年,他们一起创建了贫困工作实验室,并一直致力于让世界减少贫困人口,确保扶贫政策的科学性,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是因为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他们获奖的那本书就是《贫穷的本质》,我们以前曾经解读过,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在我们的APP中找来听一听。

一、现在经济环境中的几大难题

要想知道经济学中众多言论的好坏,我们首先得明白现在的经济环境中面临的几大难题。作者在书中分别分析了移民问题、贸易问题、气候变暖和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下面我们分别讲一下。

1、移民问题

移民问题一直是国际上备受争议的问题,也是很多地方的核心政治问题。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普遍认为,移民的到来降低了他们的收入,抢了他们的饭碗。这种说法也符合经济学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原理,移民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必然导致人工成本下降。但很多数据表明,移民不仅对当地人的收入基本没有任何影响,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经济学里经典的供需理论无法解释移民问题呢?作者经过多方调查,认为移民对当地的影响要分几种情况,低技术移民对当地民众没有任何影响,他们从事的大多是无需沟通的苦力活,比如洗碗工,护工等,而当地人做的都是相对轻松的辅助性工作,双方并没有任何竞争。同时,移民的到来会促进需求的增长,因为他们不仅要工作,而且还要消费,无论是吃饭、理发、购物都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但是,高技术移民就不一样了,高技术移民的工资普遍比当地的最低工资要高,他们的到来对当地的技术工人确实是一种冲击。美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城市中如果雇佣一名合格的移民护士,本地护士就会减少1—2名。但这些高技术工人也给当地带来了更便利的服务。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移民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而且可以解决很多贫困人群的工作问题。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低技术的贫困人群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移民。首先,哪怕是从事低技术的工作,移民也得有关系才能找到工作。其次,移民的工作不太稳定,居住条件也比较差。这种不确定性常常阻碍他们出外务工,就算政府出了救济政策,但申请救济的条条框框也会难住很多文化水平较低的移民。

2、贸易问题

贸易问题也是各国经济中的重要议题,经济学上有一个“施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大意是说: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生产商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回报上升。也就是说,商品价格上升,对应的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等都要上升。而出口贸易提高了商品的价格,自然会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工人的工资水平上升。由此可以推断,出口贸易应该会促进国家GDP的增长,贫困率也会相应下降。

然而,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从整个国家来看,印度和中国是两个出口大国,但贸易对两国的影响却完全不一样。

印度在1991年开放了全球贸易,但国家的经济并没有高速起飞,从1992年到2014年,印度GDP的年增长速度只有6%(同一时间段,中国的平均增速是10.5%),此后的增长速度也比较慢。经济学家托帕洛娃对印度经济深入调查之后发现,印度开放程度高的地区和开放程度低的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地区受贸易自由化的影响,脱贫的速度反而变慢。而中国则完全不一样,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大大增加,带动国内的经济飞速发展,这一点跟印度几乎正好相反。

同时,作者还在书中分析了贸易带来的产业集群化,也就是同一类企业集中在一个地方,所有企业都受益的现象。这个现象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同一个村子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比如广州中山全部生产灯饰,东莞大多生产电子产品等等。产业集群化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但有时候因为贸易的发展,制造业发生转移,这些产业集群地的经济就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我国沿海部分地区近几年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因为人工成本增长,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工厂开始向人工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导致这些地方的工厂停工,经济萎缩,有的地方甚至沦为“鬼城”。

3、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这是事实,但是气候变暖其实是十分不公平的,它对富人和穷人的作用完全不同,关于这一点,多数经济学家没有注意到,很多人也没有想到,作者在书中做了详细的解释。

作者发现,造成气候变暖的大部分原因在于富人,穷人相对比较小。因为气候变暖的主要元凶是二氧化碳。而碳排放的最大份额是在富裕国家,或者是为富裕国家的人生产消费品而产生的。但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付出的最大代价,以前是以后也将由贫穷国家承担,但这些承担代价的国家却没有强大的执行力,这就是气候变暖的最棘手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欧洲和美国在全球碳排放量所占比例最高,贫穷国家占比很小。而在发展中国家,富人比穷人多消费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印度和中国的最富有人群,属于世界上造成污染最多的前10%人群。总体来说,世界上10%的富裕人口贡献了5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剩下的50%的穷人只制造了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就是说,全世界的富裕人口,对未来的任何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另外,气候变化对各国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赤道附近的贫穷国家受到的影响比其他地方要大得多。随着气候升温,印度每年要经历50天高于35摄氏度的日子,到21世纪末,这样的日子会达到75天,但美国只会达到26天。

更糟糕的是,富裕人群很容易抵御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穷人却连保护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因为他们不仅买不起空调,而且还必须从事农业、建筑以及砖窑等户外体力活。

减少能源消耗也是一样,对于富裕人群来说,他们需要牺牲的能源消耗都不是必须消耗,比如去超市走路不开车,把LED灯换成传统灯泡。可是对于印度这样的穷国来说,能源消耗已经是最低水平,他们只有增加能源消耗才能提高生活水平,比如用机器代替人力,用车辆运输代替苦力。要想全世界共同发展,就得允许穷人增加能源消耗,控制富人减少能源消耗。

道理显然是这样,我们不能让全世界的穷人过去和现在为放纵的富人买单,但不幸的是,富人与穷人之间历来都有鸿沟,而应对气候变化一直被视为精英阶层的奢侈品,花的钱则来自没有特权的人的税收。巴黎为了鼓励绿色交通增加汽油税,受损的是那些从郊区开车上班的人,对城市开车的人没有多大影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无论经济学家的理论或者数据都不可能让所有大众满意。

4、科技发展的结果

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带给人们美好生活,这是大部分人的观点,很多经济学家也这么认为。但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作者在书中用以人工智能为案例做了分析。

人工智能大家都很熟悉,很多科学家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生产率的大幅上升,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但也有人说 人工智能会剥夺大部分人的工作机会,失业就会减少消费,从而阻碍经济发展。

作者从现阶段的情况做了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不平等的加剧。高收入者工资更高,很多人被迫从事不需要技能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中等技能的工作被迫转型做低技能的工作,比如保洁和保安。

当这种现象持续演变,在经济上逐渐形成了一个现象,大部分经济增长的成果被富人攫取,穷人很难受益。美国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开始对富人提高税收,可富人有多种方式避免税收,比如把财富重新投入到家庭信托或任何允许其积累财富的项目中,这就是巴菲特很少缴纳税金的原因。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经济组织,各个行业越来越呈现“赢家通吃”的现象。比如,当所有人都使用固定的乘车共享平台,其他乘客也会用这个平台,当乘客都聚集到一个平台,驾驶员也会聚集到这个平台。只要所有乘客和驾驶员都聚集到这个平台,大平台效应就出现了。我们现在知道的谷歌、脸书、苹果、亚马逊等大型科技公司的主导地位就是这么形成的。

企业的“赢家通吃”反过来又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大公司的整体工资水平要高出同行,导致大批高科技人员纷纷涌入大公司,社会上逐渐出现了“技能歧视”,这些高收入人群于是成了金字塔的顶端人群。在美国,高收入人群的收入经常出现指数级增长。

但这种情况只局限于美国,丹麦、日本和西欧的很多国家却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金融。在美国,金融作为财富的杠杆对公司和个人财富的增加非常明显,有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仅凭运气就可以获得很多股权带来的丰厚回报。但是在丹麦、日本这些国家,金融的杠杆作用就没有这么明显了。

当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普通民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差,诸多社会问题逐渐产生。据调查,尽管美国不断通过文化教育、“美国梦”等激励人民,但“绝望致死”的中年男女仍不断增多,他们并非收入低到无可救药,也不是经济状况非常糟糕,只是因为看不到希望而去酗酒、吸毒或者自杀。

由此可见,当科技发展让经济增长的大部分利益被小部分人攫取时,增长就成了社会灾难的诱因。

二、不同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解释

上面的几个难题已经不是某个国家的难题,而是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关注的难点。关于这些难题的分析,每个经济学家的分析都不一样。那么,这些经济学家的论点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在考虑经济问题的时候究竟该考虑哪些因素呢?作者在书中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解答。

1、偏好研究

传统经济学基本不研究人的偏好,1977年诺贝尔奖得主加里·贝尔和乔治·斯蒂格勒曾经一再告诫经济学家,要避免纠缠于人的偏好。但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从越来越多的证据中发现,人的行为受偏好的影响很大,解决经济问题必须考虑人的偏好问题。

偏好是人性的一部分,是理解人的行为最好的出发点。遗憾的是,社会常常无视人们的选择,如果选择的对象是穷人尤其如此。甚至有专家认为,忽视穷人的选择,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比如,很多人会给穷人发放食物或者食品劵,而不会直接给他们现金,因为他们觉得,对穷人而言最重要的是食物。但作者在摩洛哥做了一个调查。一个摩洛哥男人家里虽然没有足够的食物,当作者问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时,这个男人说需要一个电视。也就是说,这个摩洛哥男人认为,电视比食物更重要。作者问他原因,他解释说,自己可以在村子找一些零工解决食物问题,但一家人除了做零工以外无所事事,他们也没有想过出国务工,电视正好打发大把无聊时光,所以相比较食物,他们更需要一台电视。

对于这一点,经济学家也给出了解释,他们认为人的偏好是稳定的,所以无需深入研究。可是,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的偏好与他的种族、民族和宗教有关,还会在特殊情况下随人流而改变。只要他认为周围的人掌握的信息比自己更准确,他就会将自己的偏好调整得跟其他人一致,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由此可见,改变一个人所处的群体,就会影响一个人的偏好。

当互联网出现以后,人们的偏好开始被网络左右。有经验的企业家会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宣扬自己的观点,并且利用网络的大数据左右人们的偏好。当一个人在互联网上浏览网页时,网络会不断推送信息,这些信息也会影响他们的决策。

这些事实都证明,人的偏好决定了人的需求和欲望,而谈论经济不可能撇开人的需求和欲望,所以不可能不考虑人的偏好。

2、经济增长

从1870年到1929年,美国和欧洲经济出现了接近30年的持续繁荣,可是经过1929年大萧条以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将近40年增长速度大不如前,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预测。

首先是关于经济增长速度预测的辩论,主要以芝加哥西北大学的两位经济史学家为主。一位是罗伯特·戈登,他认为高增长时代不再可能重现,因为他觉得社会一直在重复以前的历史,很少有变革的迹象,没有变革就不会推动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另一位是乔尔·莫基尔,他认为未来的经济还会高速发展,因为各国都在力争成为科技领先者,由此带来的创新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这就会引来经济的高速发展。

本书作者认为,大部分经济学考虑经济增长的唯一标准是 GDP,但GDP只对被定价和销售的东西进行评估,却没有考虑到人类的幸福感。而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类幸福感的增加会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

最明显的一点是,互联网的社交价值很少被计入GDP的评估。从2004年以来,脸书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特也于2006年开始出现,这些平台的运营成本非常低,却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可见,脸书的成本和它带来的福祉没有任何关系。而这些人关于经济的衡量指标中显示,生产力增速放缓,社交媒体却爆炸式增长。这就是以GDP作为唯一衡量指标的漏洞所在。

关于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测,经济学家有两种主流观点,一种是罗伯特·索洛的观点,他提出了一个“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由于“资本收益递减”的不可控,我们几乎无法控制经济增长。所谓资本收益递减,就是指现行阶段资本积累的过程已经结束,资本的回报率越来越低,社会对资本的需求下降,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变缓。

另一种是罗伯特·卢卡斯的观点,他提出了“理性预期假说”,认为经济生活是连续的、有时间概念的,不同时间阶段的经济状态是相互影响的,因此要在经济分析当中引入动态规划及最优控制方法,同时他还认为,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的原因是没有利用好资源。后来,他的学生保罗·罗默把他的言论深入到企业,认为不同企业间的思想和技能的流动在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因为它促进了企业资源的充分流动和利用。

因此,对于未来的经济速度,罗伯特·索洛认为变缓是必然而且没法改变的,罗默则认为,要看这个长期究竟是多长,如果放到一个很长的期限,这种缓慢发展也许只是暂时的现象或者坏运气。

索洛模型没有提出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而罗默增长模型则提出了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溢出效应”,简单理解就是,罗默认为,思想和技能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相互加强,如果把拥有思想和技能的人聚集起来就会引起好的经济效益,这一点在硅谷已经有体现了。溢出效应解释了城市不断发展而农村不断萎缩的原因,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家建立了很多经济特区,我国的深圳特区就是一个正面案例。

但是,对某些国家而言,溢出效应只对部分地区的发展有用,对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并不起作用,比如美国这样的国家,硅谷发展越来越快,整体经济却没有快速增长。罗默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大力鼓励创新,让更多的专利技术取代旧技术。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创新专利的真正获利者是企业而不是创新者本人,比如,软件行业创新的最大受益者都是大企业,创新者得到的只是一小部分,这就导致创新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扼杀了人们的创新积极性,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学家们针对国家的经济增长还提出了很多方案,比如:提高教育水平、减税、引入外部投资等等,但最后发现,没有一个方案具有普适性,特别是对于一些贫穷国家,这就好比原本在中国取得了成功的方案,放在印度可能还会起反作用,而到了非洲国家,干脆就无法实施。

三、解决世界经济难题的最佳策略

讲到这里,很多人就要问了,那有没有办法既促进经济增长,又不加剧两极分化,同时又能让更多的穷人摆脱贫困呢?作者在书的最后做了解答。

1、让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到政府干预经济,很多人都表示不信任,尤其是美国人,他们几乎对政府的任何干预都持怀疑态度。这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历史上的政府大多数被精英阶层控制,很少维护普通大众的利益;二是有些政府的贪污腐败现象过于严重;三是某些政府的无能或经验不足,他们虽然尽了很大的努力去改变经济状况,但结果收效甚微,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

但作者认为,尽管政府有种种不是,可我们必须承认,政府所做的很多事情是无可替代的,同时,只要我们提高政府的透明度,让普通大众知道自己有权获得什么,明白自己应得和实际所得之间的差距,腐败现象也会大大减少。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政府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将会极大地稳定国家局势,这对富人或穷人都有好处。而在救济穷人方面,就算富人成立再多慈善基金会,也不如政府执行得更全面、更彻底。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解决经济难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让最优秀的人参与政府管理,然后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2、对贫困群体给予更多的资助与关注

经济增长的第二个关键是保障贫困人群的生活。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国家都采取过各种类型的福利政策,比如:美国的“全面基本收入计划”,政府不管每个人的需求如何,都派发一笔可观的基本收入保障。这笔收入对富人而言不值什么,但对无家可归的人来说就是基本保障,就算一辈子不工作,也可以每月固定领钱。硅谷的高科技人员就特别喜欢这个计划,因为可以为他们的科技创新造成的大量失业人员兜底。

这个计划虽然很好,但最终还是没有实施下去,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落实这项政策的成本太高,美国政府没有这么多钱坚持做下去;第二,这些福利变相催生了人的惰性,使他们不再自力更生,降低了穷人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避免“福利助长恶习”现象,美国又实施了“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规定任何人在接受福利的时候,必须满足一些基本条件,比如每周工作不能少于多少小时,必须让孩子接受教育等。结果,很多人因为填不完手续接受不了救济,最终选择放弃救济。鉴于这种情况,有些国家政府又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可贫困现象依然有增无减。

对于这种情况,作者指出,资助是必需的,但资助的前提是尊重,要首先关注穷人的需求,然后采取不同方式的资助。比如,对于年轻人来说,资助金钱不如资助他们创业,了解他们想做什么,希望在哪方面发展,然后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机会,这可能会解决一个家庭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到贫困人家的年轻人因为生长环境的影响,心灵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创伤,要给予心理上的帮助,因为解决了他们心理上的问题,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去奋斗去创造。

其实关于经济增长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大问题,我国古代也出现过很多经济学家,只是那时候称呼不一样,春秋时期的管仲可以称得上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可以说正是由于他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一手把贫弱的齐国打造成了当时的第一经济强国,田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在《管子·轻重》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充分体现了管仲的经济谋略。

话说齐桓公做了诸侯霸主之后,被周天子封为管理诸侯的“方伯”。齐桓公为了给各诸侯作表率,决定西行去朝拜周天子,但献礼的费用不足,就去找管仲要解决方案。

管仲听了齐桓公的想法之后,略一思索,回答说:“这个好办,大王只需下令在阴里(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这个地方筑城即可。具体的要求是,这座城要建三层城墙,九道城门。”

齐桓公听了有点发蒙,心说:“我是要你给我筹钱,可不是花钱,你搞这么大的工程,那得花多少钱啊?”

管仲看出了齐桓公的疑问,接着说道:“大王还要以建城需要为名,派玉匠在城里雕刻石壁,一尺的定价一万钱,八寸的定价八千钱,七寸的定价七千钱,圭壁四千钱,大孔壁五百钱。”

然后信心满满地对齐桓公说:“大王只需要按我说的发布命令就可以了,过不了多久,自会有人主动送钱来。”

尽管齐桓公仍有疑问,但他出于对管仲的信任,还是发布了建城和雕刻石壁的命令,齐国上下也立即行动起来,很快,各种类型的石壁如数完工。

看到一切准备就绪,管仲亲自西行去觐见周天子。周天子也很重视管仲这个齐国的国相,立即在朝堂之上召见了他。管仲礼拜完毕,对周天子说:“为了维护王室的礼统,我齐国的君主想亲自率领各国诸侯来朝拜先王的宗庙,并来朝堂观礼。为了表达礼敬之意,请大王发布一个命令,要求凡是来朝拜和观礼的诸侯,都必须带上一具彤弓和一块石壁,没有这两样东西的人,一律不准入朝。”

周天子一听,这是好事啊,于是很爽快就答应了。

天下各路诸侯接到了周天子的号令之后,也都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准备彤弓和石壁。彤弓就是漆成红色的弓箭,各国都有。唯独石壁,却是只有齐国的阴里才有出产。于是,天下诸侯纷纷带着黄金、珠宝、粮食、彩绢和布帛到齐国来购买石壁,齐国阴里的石壁从此流散于天下,而天下的财物也都汇聚到了齐国。

《管子·轻重》中说,“石璧流而之天下,天下财物流而之齐。故国八岁而无籍,阴里之谋也”,意思是说,仅仅这一个策略,就让齐国八年不用再征收赋税,这就是著名的“石壁之谋”。

其实在《管子》这部书中,还记载了许多运用经济手段富国强兵的策略,比如货币战、贸易战、粮食战、技术战等等,书中对于发展国民经济的逻辑和实施的方法都有详细讲解,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宏观经济学专著。

关于经济和国民素质的关系,管仲有一个重要的论断,他在《管子·牧民》中提出:“仓廪[lǐn]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说,礼义廉耻是国家的道德基础,而建立道德基础的前提,则是“仓廪实、衣食足”,要讲礼义廉耻,首先得先富足了再说,这大约可以算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政治经济学原理最早的、最朴素的解释。

结语

以上就是《好的经济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本出于经济学家的公民责任而呼吁行动的、关注大问题的经济学普及读物。在书中,作者一再强调,经济增长没有普适性的原则和措施,自己向公众所普及的也只是经济学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的口号化的结论。他们认为,现在很多经济学家总是太多主张,太少证据,太多故事,太少方法;而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经济学家更应该关注严谨的、基于证据的科学研究,而不是提出一些更像是哲学思辨和信念比拼的观点,这两者的区别也正是评价“好的经济学”和“坏的经济学”的基本标准。

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在书中大量借鉴了同行中最新、最优秀的成果,并把它们加以融会贯通,他们试图用这种方法告诉我们,只有注重证据,讲求验证,把实验证据、理论解释、微观案例相结合,提出面对当下的解决方案,才是“好的经济学”,这也正好代表了当代经济学的最佳实践: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编辑伊兰微微


相关内容:

《贫穷的本质》|贫穷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他们缺少信息来源,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

《1929年大崩盘》|自由经济没有良药,经济危机就是一场高烧,总会爆发。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中央财办的专题研究报告。

《果壳中的5G》|如何在5G时代抓住新机遇?

【每日新书】《城市经济》|了解城市经济波动的底层逻辑。

《凯恩斯传》(读书会版)|为什么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却几次濒临破产?

上次推送内容:

【每日新书】《城市经济》|了解城市经济波动的底层逻辑。

【财经界】我给“蜜雪冰城”留了个电话,结果引来了半个奶茶界

【跟着名人学领导力】《胡雪岩全传》上

【听读史记学管理】五帝本纪|带你走近中华文明的起点。

【炳泽诗话】那天是父亲节(外一首)

【党建读书会】089新时代到来的标志及涵义

【党建读书会】090新时代的必然性

本次推送:

【每日新书】《好的经济学》|接地气不忽悠的身边经济学。

【何不直说】创始人形象与公司形象如何做适度切割

【跟着名人学领导力】《胡雪岩全传》下

【听读史记学管理】田敬仲完世家|得心民者得天下,田氏代齐。

【进祥说】巧妙构思 精心设计

【炳泽诗话】立志

【严选好书】985毕业的他,第一次坐飞机,被空姐羞辱了。

【党建读书会】091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党建读书会】092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下次推送:

【每日新书】《布局天下》

【财经界】“泡泡玛特,您的吸引力余额不足,请充值”

【跟着名人学领导力】《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

【听读史记学管理】伍子胥列传

【炳泽诗话】徘徊

【严选好书】贫民窟的魔咒(只有死了才能逃掉)

【党建读书会】093新思想的丰富内涵

【党建读书会】094“四个伟大”与“四个自信”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